是泡沫还是风口?人造肉行业风向标企业“Beyond Meat”暂停中国市场运营并裁员95%
温馨提示:本文约1038字,烧脑时间5分钟,筷玩思维记者赵娜发于北京。
2月27日,比尔·盖茨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曾投资的“植物肉第一股”别样肉客(Beyond Meat)公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
据财报显示,2024年别样肉客净收入为3.27亿美元(约合23.83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9%;毛利润4170万美元(约合3.04亿人民币),毛利率12.8%;经营亏损为1.56亿美元(约合11.37亿人民币),经营利润率为-47.8%。
与此同时,别样肉客也宣布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末暂停中国市场的运营并裁员95%(约20名员工)。
作为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市场之一,中国市场曾被“别样肉客”视为全球战略的重要一步。不过,别样肉客在中国市场的处境要比其预计的复杂得多。
首先是中国与欧美饮食文化的差异。有报道称,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植物基更多是为了满足餐桌的多样性,而非作为动物肉的代替。这与别样肉客中国区总经理陈美瑜谈及的“健康”有关联,但她所强调的“可持续生活方式”更偏向于欧美的文化背景:植物基在欧美流行的契机是环保和动物保护,欧美年轻人也非常愿意为此支付溢价。
中国消费者对植物肉的消费大多止于尝鲜阶段。根据DATA100在2020年初的调研数据,我国消费者对植物肉的认知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但在一线城市,真正食用过的消费者仅占32%,在其它城市占比则更低。此外,也有消费者对记者表示,以别样肉客为代表的植物肉产品主要基于欧美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的素食文化难以形成深度共鸣,“感觉中国素食(包括斋菜)是另一个市场”。
其次是中国市场竞争迅速升温。除了雀巢、联合利华旗下的植物肉品牌“嘉植肴”、“植卓肉匠”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植物肉公司如“植爱生活”、“Hey Maet”等也纷纷冒头。有业内人士表示,植物肉赛道成为热门,国内外企业纷纷加码布局,而在市场认知相对薄弱的中国市场,消费者明显不够用。
除了宣布暂停中国市场的别样肉客,记者发现其它植物肉品牌的处境也不容乐观。“嘉植肴”、“植卓肉匠”、“植爱生活”和“Hey Maet”的微博分别在2023年、2021年、2022年和2021年停止更新。此外,这些品牌在电商渠道也迅速萎缩,“嘉植肴”、“植卓肉匠”和“植爱生活”还可以在部分零售商搜到,“Hey Maet”基本搜不到了。
植物肉/人造肉行业风向标企业“Beyond Meat”暂停中国市场运营并裁员95%、相关企业集体沉寂、资本和消费市场双双遇冷,僧多粥少的人造肉是泡沫还是风口?市场的追捧是真是假?欢迎各位读者在文末留言、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延伸阅读:
2025版筷玩思维内容营销(广告投放)执行报价已于1月1日正式施行,有广告投放和内容营销需求的客户可与宋女士(微信:kwthink2016)具体洽谈和沟通,期待与您携手共赢。
筷玩思维除了继续巩固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的线上业务外,2025年继续全面发力线下,十二场以“刷新·重新认知餐饮”为主题的连锁餐企转型升级的干货盛宴正蓄势待发,相关赞助合作事宜全面约谈中。
此外,单场人数规模在80人左右的偏深度沟通性质的沙龙2025年更是规划有百余场。
上海、北京、成都、杭州、武汉、广州、南京、重庆、合肥、南昌、青岛、天津、无锡、福州、济南、哈尔滨、宁波、长沙、大连、西安、深圳、厦门、海口、兰州、苏州、郑州、南宁、昆明、香港、澳门、台湾......筷玩思维无死角覆盖中国版图主力热点餐饮聚集区。盟友军团正在陆续集结中...上战场、打胜仗,还得靠盟友。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