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粮生活闫寒:外卖只是入口,目标是重塑餐饮业游戏规则


今年2月,优粮生活的外卖出现在小米5的发布会上,借着话题产品的东风火了一把。无独有偶,后来讯飞输入法在老罗的锤子MI发布会上也是一夜爆红。

优粮生活、科大讯飞两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公司,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占据核心市场大量份额、专注于一个领域,而且都是互联网科技公司。

优粮生活的全称是“北京优粮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摸索,它确定了下一程的发展目标:建立外卖领域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可令人担心的是,此前的先行者们,都被这个全产业链梦想搞出了内伤,最后全都不得不铩羽而归。

355776031441289714

外卖消费场景升级:以用户思维和IT技术应对

2010年,从其前身“随时随递”的成立开始,优粮生活就专注于外卖领域,尽管彼时堂食才是王道,餐饮O2O的兴起还是在4年之后。

2016年,其北京市场的月销售额就己超过700万元,年化预期销售额更是高达1亿元,优粮生活也从外卖界的种子选手晋升为一员悍将。

优粮生活合伙人闫寒,理工男,前国有银行核心系统工程师。他觉得,当初选择外卖这个领域算不上跨界,“外卖有着天然优势,全过程都可数据化。”他说,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工科思维和互联网技能。

比如诞生于几名工科男之手的眼镜盒式饭盒,已经成了优粮生活的标志之一。

初创时,纯工科出身的合伙人们发现传统饭盒存在着饭菜无法分离、密封效果弱、造型“脏乱差”、保温功能鸡肋等问题。但什么样的饭盒才能满足都市白领们对高品质午餐的追求呢?

47429120561250421

经过多年摸索,团队在材质、造型、包装组合上进行了颠覆,新饭盒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造型简约且富科技感。

只是随着顾客盒饭消费场景的升级,“大家要的不再仅仅是果腹,而是一顿真正的午餐。”闫寒对目前只能一饭一菜的包装感到有些遗憾,“还得以用户驱动为基础再升级”。

“产品经理”们还运用工科思维尝试着啃了中餐标准化的硬骨头,“即使材料、手法再复杂,还是能分解为若干环节的。”闫寒认为,中餐炒制可分为选材、配比、切菜、调味和烹饪(油温/火候)5个线性环节。

所有能标准化的环节在加工厂中完成后,再把半成品配送至各生产站点,厨师仅需集中精力处理油温、火候即可。也就是说,尽可能的把最多的可控因素固化在生产流程严谨的工厂中,把最少的不稳定因素留给厨师处理。

经过4年时间的专门研究和积累,优粮生活提出了“百万级标准化”的集成化概念,坐拥类似于“电脑主板”,只要厂家、终端、物流像U盘一样接入,就可按照“程序”高标准地完成工作。

876

以炒制鱼香鸡丝为例,在上文中提到的5大环节还可以无限细分:首先,选择什么样的鸡丝和青椒,每种青椒的辣椒碱含量也不同;其次,每根鸡丝切的长度、宽度也不同,目前优粮生活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体验效果较好的体积;另外,每种原料何时放、放多少克又是两个标准。

装盘、配送环节也可以通过分解方式从时间、数量等维度进行标准化。至此,商家就可以通过IT系统的指示进行操作,系统还可以反过来制止错误的操作进入下一步骤。

最后,“百万级标准”会固化至IT系统中,IT系统还可用来维护大规模的标准体系。“我们的标准不是凭空设计出来的,而是诞生于我们6年来不断摸索、碰壁的经验和数据之中,时间才是我们的核心资产。”闫寒说。

这是优粮敢使用“科技公司”抬头的重要原因。他觉得,以互联网思维做产品,就是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标准。

840781067695014225

深耕市场6年,经过检验的全新市场理念

优粮生活诞生于中国外卖市场兴起之前,用闫寒的话说,是“很古老”的公司。

经过了6年对外卖市场的深耕,优粮生活对很多东西都有自己的理解。他们总结出了一个外卖收入的公式:“外卖收入=受众人数*消费频次*客单价”,并以此来解决如何尽可能获取更多消费者、怎样提高复购率、确定客单价的问题。

1)、与堂食对比,分析消费人群特点

为什么特色餐品外卖鲜有活下来的?

闫寒以南锣鼓巷的餐厅为例进行分析,主打特色的餐饮不依赖复购率,光凭南锣鼓巷来自山南海北的巨大人流就可以活的很好。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消费者基数大、频次低”,而外卖是依托“站点”服务周围的常驻人口,数量有限,但优势是消费频次高、人群固定。

为了辐射更多地区,优粮生活在北京孵化了近50家“加工站点”,却没设一家旗舰店,菜单上也是清一色的大众平价菜。

33333

2)、重视体验,以产品和服务提升复购率

闫寒认为:“营销增加的是初始消费量,但跟复购率毫无关系。”

“决定消费频次的是短板效应。”即使在市场上砸再多的钱,也不能让菜品变的好吃,即使初始客户数量上去了,但如果菜品口味差、服务体验不好,客户流失速度会更快。

3)、客单价依据:从用户出发逆推

优粮生活的外卖“定价中等偏上,核心受众是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但是,外卖不像手机,品牌和技术可以值很多钱。同样一盘菜,顾客会问:“你凭什么比另一家高5块?”,购买力高的顾客也会关心性价比。

实际上外卖解决的是消费者吃的快、饱、好的“日常需求”问题,随着消费升级,顾客也开始逐渐追求“场景体验”了。因此,在餐饮业回归大众属性的背景下,没有外卖敢任性涨价。

从优粮生活总结多年得出的方法论来看,依然有明显的“用户导向”思维痕迹。

2222222222

“外包”和“自己做”选择背后的思考

餐企都会头疼的问题是轻重资产的选择、取舍问题,究竟应该在什么环节外包?什么环节自己做?对餐企更重要的其实是选择的标准和底层逻辑,闫寒以供应链和IT系统为例,还原了优粮生活对这个问题的探索过程。

优粮生活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即孵化“加工站点”:既不是加盟商也不是外包工厂,而是“命运共同体”。

据筷玩思维了解,优粮生活的供应链模式最初是在自己最大的门店加工,再运送至站点,最后配送。当体量变大后,有两家专业加工厂“愿意和他们玩了”,其中之一就是海底捞旗下公司蜀海。为了满足市场扩张需要,优粮生活还将在通州建设自有中央厨房。

“有两条以上供应链有个大前提,那就是标准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闫寒说,有些老牌知名产品就是没有坚决掌控标准,结果把自己做死了。

而那些连自己都无法标准化的环节,就只能靠自己做,至少要能够及时监管。

432

加工站点实际上是优粮生活的“嵌入式厨房”,他们本来是烤串店或酒店,双方经过谈判,选择“加盟”的站点会接入统一的半成品供应链、销售&配送服务体系和全流程IT管理系统,并接受3到6天的技能培训才可运营。

这种模式通过匹配双方的剩余资源和产能达到共赢的目的,类似于Uber的共享经济理念,同时站点受到IT平台的实时监控,“外卖的全程数据化特性,使任何违规行为都可以被监测到。”

事实上,对集约化程度低、难以迅速形成垄断效应的餐饮业而言,商业模式创新无法成为有效的核心壁垒。面对这个问题,闫寒显得很自信,这是由于优粮生活拥有能够主动适应业务变化的强大IT系统和研发团队,这同时也是优粮生活的真正核心壁垒所在。

IT系统是优粮生活所有战略部署、经营策略和标准的落实点,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绝不会外包”。

闫寒形容称,智能系统于餐厅来说如同衣服鞋子,他认为“最低级”的形态是制造商提供的设备,就像是“均码鞋子”,脚变大了就不能穿了。

8

市面上的智能终端设备更新迭代慢,难以满足餐厅的业务发展需求。只有多金的餐饮巨头才能让制造商“贴着跑”,也就是定制。而这对大多数餐厅来说是不可能的。

优粮生活的IT系统从2010年创始人王兴周入行时就已着手建立,迄今已滚动迭代5年,而国内“智能云餐厅”概念诞生于2012年,2014年才开始逐渐兴起。

“有了专业IT团队等于自备裁缝技能,就不需要削足适履了。”闫寒说。

产业链整合平台的野心能否实现?

无论是不是属于科技公司的门类,大部分创业公司都有学习或致敬苹果公司的情结,优粮生活也不例外。他们想要模仿的是乔布斯所构建的“生态闭环系统”,切入手段是“建设整合全产业链的服务平台”。

事实上,包括餐饮业互联化“鼻祖”黄太吉在内的多家企业曾尝试建立外卖服务平台,发力B端企业和供应链,但大都昙花一现或前途堪忧中。

374531569514717087

饿了么于2015年上线了“有菜”平台,采取类淘宝平台模式,不做自营采购、分拣和配送,而是为餐厅、食堂和供应商提供交易平台。但“有菜”在今年年初就曝出了被大量商家弃用的消息。

餐厅反映的问题普遍集中在:食材良莠不齐、没有售后保障、缺货和价格偏贵。有分析人士称,彼时饿了么主要精力依然在C端,难以提供构建完整2B产业链所需的物流、推广和初期优惠措施,同时行业刚起步,市场缺乏教育、专业人才稀缺。

黄太吉的2B商业构想是以“向各地知名品牌提供产能中心”为核心,招募商家入驻平台,进而吸引C端食客,将B端和C端对接。但是,大规模启动产能中心需要雄厚资本,而当时黄太吉数次转型折戟后,无人敢接盘。

“九州闭门会”项目采取“众筹模式”,许给入驻商家“口头支票”,结果在大多地区基本颗粒无收,工厂店从起初的10家萎缩至5家左右。

优粮生活怎样才能避免步前人后尘?

闫寒说,首先是商业模式的本质不同。之前的全产业链平台是直接让其他品牌对接顾客,没有“整合”概念。而优粮生活要做的,是利用其他餐厅、供应商、配送商的闲置产能和自己的品牌对接,再将外卖配送给顾客。

其次是“赚钱的逻辑”不同。有风险的众筹平台或砸钱培育市场的2B平台,不仅收益难以预期,甚至在初期提高B端企业的经营成本(人力、时间),故而吸引力低。而优粮生活的整合平台是“共享经济”触角的延伸,“工厂给我切一道菜,我付一道的钱。餐厅炒一份外卖,我们共享一次分成。”

9

闫寒在专访中一再强调,优粮生活的核心壁垒是深耕外卖市场的6年时间,不仅可以从容试错,而且用时间磨砺出了“朴实、踏实”的企业文化,“我们做的是踏实的生意,虽然也融资,不过优粮从来不烧钱做市场,每一分钱都花在升级自己的体系和打造品牌上。

筷玩思维分析认为,餐饮O2O行业经过2年的井喷期,经历了跃进式发展。毋需讳言的是,饿了么、美团等平台最开始通过烧钱补贴客户,造成了利益分配失衡。

更毋需讳言的是,后期消费习惯转变的阵痛期,利润在客观上遭到盘剥,形成第二次利益分配失衡,甚至因此倒了一批餐厅和供应商。

但到今年为止,外卖行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才不过2年,还是个年轻的产业。一个行业诞生出一家独角兽公司基本需要10年左右,而孕育出一家伟大的公司甚至可能要历经近一个世纪。外卖的业态还在不断的丰富成型,行业细分化不会停止。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持续出现更多的细分领域服务商。

闫寒说,优粮生活的愿景是给行业下半场带来点改变,最好能够促使行业稳健发展,构建合理、稳定的利益分配格局,实现共赢互利。

可要实现这一宏图伟愿,优粮的“餐饮业共享经济”和“全产业链整合服务平台”还需要经过市场的千锤百炼,当然还少不了其他玩家、巨兽的围剿。

延伸阅读:

系统专题之《筷玩思维重度直击餐饮外卖玩法汇总》

声明:本文系筷玩思维独家原创稿件,筷玩思维(www.kwthink.cn)愿意和一切遵守转载规范的渠道合作,转载本文需添加如下版权内容: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筷玩思维”(ID:kwthink),作者张艳东。本文已获转载授权,版权归筷玩思维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众号“筷玩思维”】

持续不断为餐饮业贡献深度硬干货。筷玩思维于4月5日发布了全新品牌形象“伴伴”,由专注餐饮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深度报道媒体向餐饮产业服务集团转变。各种形式合作请联系:苏先生 18518677068(同微信)。

60+

微信扫码打赏该作者 微信打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