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营到民营,东方艺珍如何思考传统手工艺的未来发展之路


近日,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在B站走红,点击量近70万,豆瓣评分高达9.5,甚至比热播电视剧《太阳的后裔》(8.8分)、《琅琊榜》(9.2分)还要高。更值得注意的是,一部以宣传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纪录片竟然和二次元及花痴爱好者的聚集地B站有了关联。

这二者的同框出现,在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八零九零一代人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的手工技艺的认知度普遍较低,而近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八零九零后开始关注传统艺术和工艺美术,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花丝镶嵌技艺。几千年前,花丝镶嵌盛行于宫廷之内,因此从诞生之日起,这门技艺就被牢牢地锁在了老百姓很难接触到的“皇城”之内。而几千年后的今天,它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走入普通人的生活。从“皇家绝技”到大众商品,从无人问津到热议不绝。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一个吸纳了以王树文、程淑美等十几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技工为首的150人的花丝镶嵌工艺品生产基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市政府将失散于民间的老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北京花丝镶嵌厂,也就是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的前身,但其产品主要用于出口。虽然它曾被称为“燕京八绝、民间九珍”之一,并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在它淡出人们视线的几十年间,工艺近乎失传,其价值更是鲜为人知。

在珠宝首饰日益时尚化的今天,这项传统的宫廷技艺开始重新浮出水面,而在它凤凰涅槃式的重生历程中,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民营股份改制,平民化成为花丝镶嵌工艺发展的新路线

由于花丝镶嵌工艺和材料的特性,上世纪五十年代其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统一采购和出口,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出口订单数量锐减,厂里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1999年,通州区经委全面接收原市属的北京花丝镶嵌厂,正式更名为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2008年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进行了民营股份改制,现任总裁常宽个人出资1500万余元正式入股。

如今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拥有1位法人代表,4位股东。至此,原北京花丝镶嵌厂的辉煌成为历史,建厂时的钟声已然成为“绝响”。

随着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的“大换血”,改变原有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模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过去花丝镶嵌技艺是专门为宫廷和有钱人服务,其生产的产品例如摆件、器皿和复杂的首饰等,在技艺推广和大众的熟知程度上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面向社会大众,重新调整产品定位,让花丝镶嵌工艺走入普通人的生活,让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这是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首先在理念上做出的调整。

当然,花丝镶嵌工艺品多采用金银等金属材料,其制品价格多数都很昂贵,在走向大众化、平民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节约成本,使其价格更加亲民也是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未来需要解决的一大难点。

筷玩思维认为,在如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转变发展思维,突破历史局限,这不仅是花丝镶嵌这一项工艺从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整个中国传统手工艺从业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经历了从国营到民营、高端小众到平民大众化的成功转型,为传统工艺品生产商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和新的发展思路。

转换角色,打造面向市场的花丝镶嵌技艺传承平台

筷玩思维了解到,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传统手工工匠们基本处于默默无闻、专心生产工艺品的状态,缺乏商业化、产业化的意识。如果不能实现工艺品的产业化,就无法充分挖掘其产品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艺的发展现状。

基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常宽决定将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打造为以工艺美术大师和资深精英技师人才为核心的花丝镶嵌技艺传承平台。在追求传统花丝镶嵌技艺传承的同时,致力于面向市场,开发不同的渠道,深挖花丝镶嵌工艺品的经济价值。至于如何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常宽也有自己的逻辑和思维。

首先,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作为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基地,汇聚了十几位国内顶尖的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技师,打造名人效应成为公司全面布局的重要一环。于是,常宽及其团队决定投入资金为王树文、程淑美等工艺美术大师开设名人工作室,聘请专业人员负责大师们的个人形象设计、产品的定位包装和公关宣传等工作。目前,公司已经开设7家名人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5到20名的工作人员。

名人工作室的设立有两方面的益处,一是通过这种名人效应,增加了花丝镶嵌技艺的社会认知度,有利于产品和技艺的推广;二是帮助匠人们树立了新的社会形象,提高了匠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利于吸引新生力量的加入。

对于公司和名人工作室之间的关系界定上,常宽表示,董事会秉持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理念。公司只专注于为大师们提供好的服务,并不限制大师个人的发展,甚至在工作室运营情况不良时,公司还会拨款扶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匠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匠人们的社会认可度,让真正的工艺大师过上体面的生活,这也是我个人的一点情怀吧!”

也正是因为这样人性化的运营模式,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不仅留下了老一辈的美术工艺大师,还不断吸引了新生力量的加入。而这些花丝镶嵌手工工匠的存在也是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最核心的竞争力和最宝贵的财富。

2

在市场渠道的开拓方面,常宽吸取了工厂在八十年代一味依靠政府采购和出口导致的经营不善的教训,决定着眼于国内市场。经过多次的尝试与沟通后,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与老凤祥、六六福等国内知名企业及业内大型商业连锁机构达成合作,以经销、代销和原料零部件加工等多种形式来展开合作。经过几年的运营,公司发展了60余家稳定的客户。

当然,拥有独立自主的品牌是企业能够长期发展的关键。常宽决定以开设直营店和分公司的方式打造自身的品牌,并开发高端定制服务。目前,公司在全国开设了4家直营店、3家分公司和1家会所,每年的销售额达到7000万,其中个性化定制服务占10%。旗下的品牌“东方艺珍”已经正式向市场推广,未来还将计划开发时尚类、收藏类的相关品牌。

目前,北京花丝镶嵌厂向市场化道路发展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实现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当然这也是制约整个花丝镶嵌技艺乃至全手工工艺品行业发展的难点。因此,如何提升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效率,需成为全行业共同研究的课题。

着眼八零九零市场,产品定位趋近年轻化

过去花丝镶嵌技艺是专门为宫廷提供服务,其原料多采用黄金等贵重金属,价值较高,目前主要针对的消费群体是四十岁左右的中产阶级。这样的定位太过于狭窄,不利于花丝镶嵌技艺的普及,也不符合花丝镶嵌工艺平民化和大众化发展。

目前市场上的消费主体是八零和九零后,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是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关键。

常宽和其团队针对八零和九零后喜爱的风格和消费习惯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总结他们喜爱和关注的话题,然后在产品中融入这些元素,如十二星座、晶体半宝石等。

同时考虑到这个群体刚刚步入职场,消费能力不强,因此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多以质量上乘,但是价格较传统宝石相比更为低廉的晶体半宝石。

3

在刚开始进行研发的时候,诸多的工艺美术大师认为花丝镶嵌作为传统工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样应该结合具有文化积淀的宝石,如珊瑚、松石、珍珠等,而晶体类的半宝石并不具备这一文化特性,两者的结合存在矛盾点。针对这一难点,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针对这种融合度做了大量的实验,经历过多次的失败,才最终将产品推向市场。

并且针对八零、九零后对花丝镶嵌技艺不了解的现状,公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直营店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已达到向消费者普及花丝镶嵌技艺的相关知识的目的。“只有对产品的由来,对工艺有所了解,才有让消费者认可产品价值的基础和前提,也才能收获好的市场效益。”常宽如是说。

传统工艺在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上,有针对市场需求不断融入新思想、新概念的需要。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作为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其模式值得同类型的传统工艺产品生产商探讨和学习。

计划融资10亿,常宽走出了一条传统工艺市场化的新路

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手工工艺。“花丝为骨,镶嵌做饰”,一件精致华美的花丝镶嵌工艺品需要结合多种工艺和复杂的工序。

4

其中花丝选用金、银等贵重金属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堆、垒、织、编八大工艺过程;镶嵌则以挫、锼、锤、闷、打、崩、挤、镶等技法,将金属片手工打造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以色泽美丽的宝石,将花丝工艺和镶嵌工艺完美结合。因此,这种工序繁复的技艺对工匠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另外,清末民初,宫廷艺人流散于民间,工艺和生产规模乏善可陈,导致这项宫廷绝技近乎失传。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作为文化传承的平台责无旁贷。

当初在花丝镶嵌发展比较艰难的情况下,选择入股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连常宽自己也认为是一件费钱不讨好的事情。但就是凭借着对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和对花丝镶嵌技艺的一片热忱,身为商人的他做了一次不以商业为目的的投资。因此,即使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几经革新,但唯一不变的是对花丝镶嵌传统工艺传承的初心。

2015年,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联合十余位工艺美术界大师成立了花丝镶嵌传承基地。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以花丝镶嵌技艺传承为根本的传承基地,常宽对于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也有自己的思考。

比较传统的方式就是从高校入手,建立校企合作的基地。校企合作一直是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能加深高校学生对花丝镶嵌技术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能吸引一批对花丝镶嵌技术感兴趣的年轻人真正的投入到花丝镶嵌工艺品的生产中来。目前,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已经和清华、北大等高校取得联系,将进一步洽谈合作事宜。

同时,常宽也试图在寻找一种全新的方式,不仅为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提供解决方案,还能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根据对花丝镶嵌工艺传承的历史特点分析,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开设培训中心的想法应运而生。2015年,培训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公司已有的大师资源构成了雄厚的师资力量,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一批对花丝镶嵌技术感兴趣的学员。针对这批学员基础的不同,培训中心设立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类不同的课程。经过不到一年的运营,参与培训中心课程的人已经达100多位。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的学员进入了花丝镶嵌工艺相关的岗位。

未来,如果只单单建设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无论是在发挥工艺品的经济价值层面还是传承传统工艺的层面,都过于局限。

当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时,常宽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记载着一条条具体的发展计划。他表示将着眼于工美艺术的大层面,成立工美艺术的集聚区,将全中国所有的非遗文化、传统手工艺都聚集起来,形成集聚效益。具体将会建立工美艺术博物馆、非遗文化产业园和花丝镶嵌博物馆,同时为了发扬匠人匠心精神,将成立匠人部落创意园、匠人学校等。

目前,常宽及其团队正在制定可行性报告,同时融资计划也正在同步进行中,将通过众筹平台和个人渠道,计划募集10亿资金。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不少传统工艺品生产企业始终纠结于是注重传统工艺还是市场经济,是注重传承文化还是企业经营?如今,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实现了两者的良性共存。同时也在对“匠人匠心”精神在历史传承、空间扩展这两个时空维度里,不断进行更深入的诠释。

延伸阅读:

系统专题之《筷玩思维全面聚焦“匠人匠心”精神》

声明:本文系筷玩思维独家原创稿件,筷玩思维(www.kwthink.cn)愿意和一切遵守转载规范的渠道合作,转载本文需添加如下版权内容: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筷玩思维”(ID:kwthink),作者王依。本文已获转载授权,版权归筷玩思维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众号“筷玩思维”】

持续不断为餐饮业贡献深度硬干货。筷玩思维于4月5日发布了全新品牌形象“伴伴”,由专注餐饮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深度报道媒体向餐饮产业服务集团转变。各种形式合作请联系:苏先生 18518677068(同微信)。

60+

微信扫码打赏该作者 微信打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