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崩!漫咖啡关了2/3北京门店,83.3%的咖啡店倒了,咖啡故事的未来结局?


线下咖啡店难做,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在疫情的冲击下,更是如此。2020年,咖啡服务行业的闭店率达到83.3%。无论是资深玩家,还是老品牌,一个都没能幸免。

漫咖啡的表现早有下探的迹象:在北京已有大概2/3的门店关闭。

COSTA目前在中国地区已有10%的门店关闭。

连咖啡宣布关闭所有线下门店。

但与此同时,疫情之下,用户购买咖啡的便利性需求突显,部分想喝现磨咖啡而又喝不到的消费者,不得不采取其他方式来满足需求。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分别有45.3%和17.9%的消费者增加了速溶咖啡和罐装咖啡的饮用量。

更重要的是,疫情倒逼咖啡行业线上化发展,零售形态的产品和外卖咖啡成为过渡性选择。这样的改变,加速了零售咖啡产品的推出,也加速了以电商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咖啡品牌的发展。

2020年,以线上为主的便捷咖啡品牌屡获融资,三顿半、时萃SECRE、永璞,还有关掉所有门店转型线上的连咖啡。

在行业人士看来,从线下连锁、咖啡机到线上的外卖、速溶与预包装,咖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只是在经历一段过渡后,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在未来几年,咖啡的胜利故事还是属于那些专注做好咖啡,真正拥有渠道和产品能力的品牌。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咖啡店闭店率83.3%

曾经成为很多年轻人和上班族打卡地的漫咖啡,如今似乎已经不再浪漫。

据《咖门》报道,现在有的漫咖啡门店沙发脱皮、桌椅老化、地面斑驳。更关键的是,漫咖啡市场表现早有下探的迹象:在北京已有大概2/3的门店关闭,北京的首家门店也在闭店之列,但南京、重庆、长沙也还有一些店生意还不错。

有北京的消费者在朋友圈中吐槽道:连着去两家漫咖啡店都关门了。

漫咖啡是一代连锁咖啡的缩影,如今又不可阻挡地走向没落。

2011年,韩国商人辛子相看到中国咖啡的蓝海市场,在北京创办一家名为“漫咖啡”的咖啡店。

在辛子相看来,漫咖啡并非是一个简单喝咖啡的地方,更是一个聚会、活动、休闲、谈话的地方,他想要把漫咖啡打造成除了家、单位、餐厅之外的“第四空间”。

所以漫咖啡追求氛围:种在屋子内的柿子树、充满古典意味的土耳其吊灯、未经过分雕琢的原木家具……有老顾客说,漫咖啡不像一个咖啡厅,而像一个哈利·波特故事中霍格沃兹魔法学校里的存在。消费者与浪漫,似乎只隔着一杯咖啡的距离。

“这种自然感,会让漫咖啡的顾客感觉放松,放松是漫咖啡的最根本的追求,也是漫咖啡成功的根本原因。”辛子相曾经说过,这种放松、自然的风格是漫咖啡在创立之初就已经设定好的。

在此理念下,早期的漫咖啡扩张发展速度很快。据公开数据显示,在2年时间里,漫咖啡在中国大陆地区已拥有超过110家门店,年均门店增速55家。

那个时候全国各地的漫咖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但之后,漫咖啡的扩张速度趋于放缓。据漫咖啡官方微信显示,到2019年,漫咖啡门店数量150家,5年只增加了40家。

曾经,对漫咖啡生意充满信心的辛子相表示,未来10年内他将在中国开超过3000家漫咖啡门店。他还称,漫咖啡门店目前的回本周期仅为一年,最慢的也能在两年内收回成本。但是现在,漫咖啡与辛子相当初立下的目标渐行渐远。

不过,式微的咖啡店品牌不仅它一家。除了漫咖啡,其他的线下咖啡店在2020年也不好过。

此前,一度疯狂开店的瑞幸咖啡,早就开始进行门店收缩。此前有媒体消息显示,瑞幸在北京将关80家店。

COSTA咖啡也于9月4日表示,将调整英国门店,并裁员少于1650人。目前,中国地区已有10%的门店关闭。北京地区已经关闭了近20家门店,青岛门店已全部关闭。

9月8日,沉寂了3个月的连咖啡在微信公众号上宣布关闭全部的门店,并且“暂时也没有再开的打算”。

……

线下路难走:成本高、翻台率低、盈利难

在疫情期受疫情影响,原本就难盈利的线下实体店更是雪上加霜。所以,疫情的冲击下,咖啡服务行业的闭店率达到83.3%。

某线下咖啡品牌创业者刘伟(化名)对铅笔道表示,今年复工后的前两个多月,本以为咖啡店终于迎来了曙光,但实际上,运营的情况特别不理想。

“一家开在望京的咖啡店,每天来喝咖啡的人都不到30人。”他表示,不开店就没有经济来源,但开了门根本没什么人进店,反而他还要照常支付房租、电费、员工成本。

“有很多小店,在这个过程中直接就倒闭了。”刘伟透露,今年开始,他身边选择关闭线下店或者将店铺转租出去的同行有不少。

对于咖啡行业线下店艰难处境的根本原因,有投资人对铅笔道表示,这是由线下店们人员、租金、装修、设备、物料的成本太高导致的。他表示,咖啡经营与餐饮类似,不适合快速投资扩张。咖啡品牌作为服务产品,它自有品牌成立时间很短,就还没养成足够抢眼的顾客识别价值点。“就像连咖啡,到现在也有大量用户没有听到过它。”

瑞幸曾经在短时间内开几千家店,并用大规模补贴,在短期内建立了用户规模。但随着瑞幸数据造假等事件发生,也让大家看到了,消费品有它不可违背的规律——盈利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线下咖啡店的成本,不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就能摊薄的。”这位投资人认为,企业不能寄希望于规模效应,只有很大一部分的店面能够盈利,才能活命。

亏损与咖啡厅的定位也有很大的关系。它们主打单人多次消费“第三空间”,适合下午和朋友一起聚聚。顾客一坐就是一下午,让咖啡馆翻台率很低,难盈利,所以靠餐食来增加消费,提高客单价。

但这种模式下很多人在店里待一下午,晚饭前离开,期间只点一杯咖啡,很少点餐食。原因是这里的三明治、蛋糕卖得比较贵。

成本高、翻台率低、盈利难是重线下模式咖啡厅的三大特点。长久以往,只会有一个结果:倒闭。

咖啡消费向新渠道迁徙

今年下半年开始,疫情呈现向好态势,消费者长久被压抑的消费欲望也逐渐被点燃。据咖啡行业的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咖啡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超861亿元人民币。

行业向好的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从业者的打法转变,当重门店模式不起作用反成拖累的时候,行业需要有新的故事可讲。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天猫咖啡发布《2020线上咖啡市场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咖啡消费开始突破线下门店,向线上迁徙,借助电商更无缝地浸透大众的日常。

成功的案例很多。比如,生产精品速溶咖啡的三顿半从电商起家,新品经常预售时候就被一抢而光。

还有主动转型的连咖啡。官宣关闭全部门店的同时,连咖啡表示将重点精力放在了线上。在产品上从现磨咖啡转向预包装,咖啡胶囊、挂耳、冻干粉、浓缩液、冷萃液、罐装咖啡等形式,都将被纳入到连咖啡新的产品系列当中;

在渠道上,咖啡产品正在从线下连锁+外卖,走向天猫、便利店等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范围也将从北上广深扩大到全国市场。

新品牌喜欢线上,不单单因为他们需要拥抱消费互联网线上化的大潮,更因为线上是增加消费者便利性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全新的运营思路。这些新品牌懂得如何省去开店和门店运营的成本,把更多精力放在开拓渠道、新技术、新产品上。

连咖啡转型的效果是很明显的,9月9日,连咖啡回归后的第一款产品正式上线,代号“硬重启”。凭借过去的品牌和用户积累,这款脱胎于连咖啡经典产品“防弹咖啡”的零售版,5小时仅私域销售就突破100万,当天就把一周的存货全部售罄。

另外,从资本的反应看,转型似乎确实是一步好棋。2020年,以线上为主的便捷咖啡品牌屡获融资,三顿半、时萃SECRE、永璞,还有转型重生归来的连咖啡。

在青桐资本执行总经理晁博楠看来,疫情从客观上限制了消费者到店消费的可能性,因此消费者饮用咖啡的场景、购买咖啡的渠道、产品的形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当咖啡的消费场景被限制在家庭时,零售形态的产品和外卖咖啡成为过渡性选择。”她认为,这样的改变,也加速了零售咖啡产品的推出。此外还出现了一批只做零售、以电商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咖啡品牌。

除了线上销售渠道的变化,她还介绍,主打外带及外卖,重视坪效的“小店模型”咖啡店也逐渐多了起来。

在她看来,“小店模型”不需要给消费者堂食留出足够大的空间,面积小、租金低、人员少,对现金流储备及运营能力要求相对低,在疫情期间具有更高抗压性,也保持了持续接外卖单的能力,更能抵御风险。

咖啡生意的未来

咖啡品牌门店关闭,以及线上等渠道的全面开花,并不代表线下的故事就此结束,但毋庸置疑的是,咖啡品牌在线下的打法需要改变策略。

一般情况下,在北京开一家咖啡馆,人工成本在25%~30%左右,房租成本25%左右,运营管理、折旧、损耗成本15%左右,普通咖啡馆勉强做到收支平衡,如果算上老板的工资,很大概率是亏损。

所以在新的商业模型中,门店租金、人工等成本需要被进一步优化,让线下咖啡故事得以延续。

实际上,过去几年咖啡市场正在悄然发生一些变化。随着轻餐咖啡、快餐咖啡店的兴起,很多国内用户咖啡的消费场景正在由精致化转向便利性与大众性。现如今国内的很多城市中,消费者买一杯咖啡的愿望更加触手可得,便利店、写字楼、外卖,通过各种渠道和消费场景的布局,让喝咖啡这件事变得越来越便捷。

买咖啡的人,消费习惯也在改变,已经从最初始以速溶咖啡为代表的“新鲜消费“到以星巴克代表的“身份消费”,走向大众习以为常的“习惯消费”。

零售行业更讲究消费习惯。在行业人士看来,咖啡市场经过多年的培养,已开始从尝鲜向日常消费过度,当人们的购买行为发生改变后,市场空间将会出现一波很大增长。

晁博楠也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社交需求与办公需求也逐渐恢复常态,咖啡的消费习惯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只是在经历一段过渡后,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

连锁、咖啡机、外卖、速溶……线上线下各有优劣,关键还是在于消费者的需求与选择。

在投资标的上,晁博楠相对更加看好综合实力领先,打法更加立体式的公司,而并非是单一能力突出的公司。“企业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产品能力,能够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稳定输出兼具性价比和差异性的产品,还要善于运营,平衡好线上、线下业务的关系。”

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行业如何变迁,可以确认的是,在未来几年,咖啡的胜利故事还是属于那些专注做好咖啡,真正拥有渠道和产品能力的品牌。(本文转载自铅笔道)

延伸阅读:

餐饮产业服务,哪家最接地气?伴伴X筷玩思维!

2020版筷玩思维内容营销(广告投放)执行报价已于1月1日正式施行,有广告投放和内容营销需求的客户可与宋女士(微信:kwthink2016)具体洽谈和沟通,期待与您携手共赢。

筷玩思维除了继续巩固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的线上业务外,2020年继续全面发力线下,十二场以“刷新·重新认知餐饮”为主题的连锁餐企转型升级的干货盛宴正蓄势待发,相关赞助合作事宜全面约谈中。

此外,单场人数规模在80人左右的偏深度沟通性质的沙龙2020年更是规划有百余场。

上海、北京、成都、杭州、武汉、广州、南京、重庆、合肥、南昌、青岛、天津、无锡、福州、济南、哈尔滨、宁波、长沙、大连、西安、深圳、厦门、海口、兰州、苏州、郑州、南宁、昆明、香港、澳门、台湾......筷玩思维无死角覆盖中国版图主力热点餐饮聚集区。盟友军团正在陆续集结中...上战场、打胜仗,还得靠盟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