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社光:时尚设计师外衣下,包裹着一个有美酒佳肴灵魂的商业顽童


大多数人认识胡社光,是从戛纳红毯上张馨予的一袭东北大花袄礼服裙开始的。

这个中国设计界的搅局者、时尚圈的坏小子,被一场场让人惊愕的时装发布会推到了视线前沿。在四月份刚刚发布的大“囍”之秀上,红色不再是庄重祥和的“中国红”,而成了让人战栗、焦虑又陷入魔幻的猩红色,胡社光再次成为议论焦点。

于是,他在北京的工作室中设立的酒吧“胡奶奶热炕头”,也成为北京时尚人士的聚集地。时尚、艺术、美酒、主题派对,让这个天性不羁的男人身上充斥着一股“传统糅杂另类”的时尚教主气质。

1

对他的采访正是在北京798艺术园区的这间酒吧开始的。墨绿色的墙面衬托着身着“囍”系列的人模,加上角落里的巨型圣诞树,“心魔红”又变成了“圣诞红”, 穿着米奇头像T恤的主人公胡社光现身时,笑眯眯如同邻家大哥一般,全无许多艺术界人士的冷峻乖张,只有那副精心修剪的小胡子,才略微透露出他时尚界红人的 身份。

让人有反差感的不只是他的做派。采访的初衷本是探寻知名设计师如何经营酒吧,但他从地球另一侧带来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他与餐饮业的关系,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神奇。

酒是必需品,是情感宣泄,是生活的本真

“第一次喝酒是在16岁,当时并不觉得酒好喝。”胡社光回忆少年时代与酒的接触,那时他也会晕,迷迷糊糊。现在的他,早已经爱上了这种微醺后飘在云上的感觉。除了内蒙人的基因使然,在荷兰这个爱酒之邦生活了25年,让他对酒的感受提升了一个层级。

荷兰是“鸡尾酒心脏”金酒的故乡,金酒则是近百年来调制鸡尾酒最常用的基酒,而风靡世界的喜力啤酒,也是荷兰引以为傲、最受欢的啤酒。胡社光16岁孤身前往荷兰,喜力啤酒就成为陪伴他时间最长的饮品。

那时他几乎很少喝矿泉水,只要口渴,就会打开一听喜力啤酒。因为在荷兰所有的超市里,喜力啤酒会满满地摆在货架上,就像是国内的可乐和雪碧一样,是一种日常饮品。缘分使然,后来胡社光还受邀为喜力公司设计了制服。

胡社光和酒,因为这种日常化的接触,并不是像品酒师那样经过专门培训,但心灵和身体的接近,让他对酒有着更真切的情感。

3

荷兰有很多的节庆假日,如狂欢节、万圣节,但最特别的是荷兰女王日,简直就是一场全国性的酒吧派对。胡社光和朋友早晨5点钟就开始喝啤酒,连喝三天,美酒让整个国家都沉浸在醉人的欢乐中。

“回到国内,朋友间常说,大家聚一下、吃顿饭吧,我第一句话是大家聚下,喝杯酒吧。”他说,在荷兰,2欧元的酒已经非常好喝,超过7欧元的葡萄酒已经算是最顶级,上了10欧元一般人是不会买的,觉得已经是奢侈品了。但是回到国内,他才知道原来有上万块钱的红酒和白葡萄酒。

“国内喜欢用钱、年份来衡量酒的好坏。有人在聚会时会拿出一瓶有年头的好酒,打开后我却闻到一股很浓的瓶塞味。其实葡萄酒不是越老越好,而是看哪一年的阳光好,土地好,哪一年的葡萄收成好。”胡社光说,评判酒就像评判人,不能只看表面的东西

“生活就像我们喝的酒一样,你喝一杯酒能品到哪个年份,在什么地方生产的,它的特色是什么的时候,就像人生一样,甜酸苦辣都在里面。”他说。

他在荷兰25年,开了两家餐厅一家夜店

在与胡社光的畅谈中发现,他似乎日日有酒,夜夜笙歌,但这些日子是他二十、三十多岁青壮年的时光,除了喝酒,他还做了很多很多事情。

一年45场秀,一个礼拜4套婚纱,10分钟内画出草图,30分钟内打造出让观众极度兴奋的时装——了解胡社光的人,都熟悉这一串他作为拼命三郎佐证的数字。但大多数人却不知道他的这二十多年里,获取过五种以上的文凭执照,开了两家餐馆,一家旅店,一家夜店。

26年前的他只身前往设计国度荷兰。学油画出身的胡社光,怀抱着可以学梵高画油画的梦踏上这片土地,但落脚第一天就要面对生存问题,他只能和许多中国人一样来到中餐厅打零工。

第一份工是在阿姆斯特丹河道边上一家香港夫妇开的小餐馆里做刷碗工。因为中餐价钱便宜量又大,出品快,荷兰人为了节省时间,经常选择中餐。胡社光就是从洗碗这样餐饮业最底层开始,每天的收入是两个荷兰盾。

之后到楼面的服务生,再到厨房的副厨、主厨,甚至最后到管理层,胡社光都做过。

也恰恰是这段经历,激起他学习设计的雄心。在荷兰人的眼里,中国人就是餐厅打工仔的代名词,很多新朋友见他第一句话就问:“你是厨师还是服务生?”胡社光听了很气愤,“我难道就不能是个律师,是个法官,或者是个医生吗?”在打工几年之后,他决定主攻服装设计。

lADOMW8c180DwM0FAA_1280_960

在异国他乡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天赋和用功,他需要赚更多钱,还要养家糊口——他年幼的妹妹也跟随他来到荷兰。怎么去供养自己和妹妹?有着餐饮经验的他决定开餐厅,做老板。

但在荷兰,餐厅不是有了几年从业经验就能开的,语言、牌照都是拦路虎。胡社光相信,自己的未来需要自己来打理。为了学正规的荷兰语,他把字典买回来背,还用业余时间把所有的牌都考下来:酒水牌、餐馆牌、旅店牌、酒店牌,考下这些牌照,下一步才可以去开店经营。

胡社光开的第一家店,是家有着五六十年历史的面包店。原来的店主人上了年纪,子孙不愿意接班,他就接手下来。他把一起接手的祖传配方再次拿出来做,有几种手工面包因为只有这里有,每天生意好到要抽签购买,“一包难求”。

胡社光并不满足于此。和他一起在荷兰的妹妹也在餐厅工作,在一家日料店的厨房帮忙,“偷师”了很久,她给哥哥做日料、做手卷寿司,把他吃得直流口水。“为什么不开一家高档餐厅?”胡社光决定和妹妹一起开一家主打鱼生寿司的日料店。

日料在欧洲价位很高,算是高大上的餐品,做餐饮出身的胡社光骨子里就对美食和人的口味、品位有着精准的把握,加上已经有过开店经验,他这次轻车熟路,寿司店开张不久,因为做工精致,店面高档,很多时候都需要排队预约才有位置。

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崇尚时尚的城市,胡社光在宣传推广上也极力打造时尚潮流的风格,把食材质量以另类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他会研究客人的需要,来餐厅消费的人 是怎样的群体,能不能消费起这里,餐厅的地点在什么地方最符合他们的期待……“其实开餐厅跟服装设计有很大的关系,调查市场很关键。”他这样比较。

他发现,自己的客户群体除了美食以外,还需要好的环境,好的音乐,他们来吃饭,找的是一种感觉,每样事物都有搭配,这才是对时尚有要求的人的理想环境。

8

一开始为了改变身份、筹集学费而开餐厅的胡社光,仿佛有如经营之神相助,两家店都经营得十分红火。但他需要更多的钱去继续自己的设计梦想,“爱好不是随心所欲的,需要一些东西去做铺垫,当我需要更多钱的时候,我就要找更多的商机。”

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旅游业发达,他认为衣食住行不会分开,也是最赚钱的,如果在阿姆斯特丹开一个旅店的话,一定每天都会爆满。通过之前开店的努力积累,加上商业贷款,他迅速开起了一家旅馆,价位不贵,但地段交通便利,装修设计讲究,这家店再次成功。

之后,胡社光又把注意力放在了夜店。他不仅喜欢酒,喜欢美食、表演、舞蹈,喜欢行为艺术,这些都和自己的艺术底蕴有关。而千禧年前后是阿姆斯特丹夜店最鼎盛的年代,那时这座以红灯区、大麻出名的城市,开放程度之高让全球年轻人都想去体验,去疯狂去释放自己,做回自我。

而被称作北方威尼斯的阿城,160多条河流贯穿整个城市,时至夏夜,船上放着一箱一箱的喜力啤酒,人们喝着酒,跳着舞,文艺、时尚、音乐和美食构筑了整个夏天的味道。

胡社光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和两个好朋友一起开了一家集酒吧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夜店,Club Air。“每周五夜店晚上九点钟开张,五点六点门口已经排队了。”现在这家夜店还在运营,已经成为阿姆斯特丹著名的夜时尚地标。

深度融合多个身份,在爱好和商业间从容游走

胡社光从来不把自己定义成某一类型的人。他可以是设计学院的学生,也可以是餐厅掌柜、夜店老板,转身又变身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和行为艺术家,就如同内蒙草原上的骏马,他的性格中有一种停不下来的冲劲儿,想到了什么,现在就要去做,而且要做到成功。

看似举重若轻,十分潇洒,事实上却离不开敏锐的嗅觉——他有着天生的经营天赋,头脑异常清晰。就在三年前离开荷兰时,他的生活已经完全改变,除了有着知名设计师的头衔,他经营的店也都收入稳定,此外还拥有自己的农场,成熟的管理团队,完全可以提前退休了。

但他却失去了刚刚来到荷兰时的那种“天大地大任我闯”的感觉,每天做的事情都能预料到,让他整个人感到“枯竭”,他要重新找回那种兴奋刺激的感觉。

四十岁时,他决定再次只身一人,两手空空来到北京。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他像26年前那样再次打造一个人生的新天地。

在荷兰,胡社光开餐厅和夜店更多是为了赚钱,这次,他决心把主业放在服装设计上。在几场为名人做定制礼服、打造新式秀场之后,他声名鹊起,但却没有抛弃美酒和佳肴,而是把它们当作副业融入到设计工作室中去。

在 “东北大花袄”亮相嘎纳成为新的时尚符号后,胡社光把它设计成自己酒吧的主题。去年12月12日,胡社光举办了一场以“胡奶奶热炕头”为主题的另类派对, 在这场派对上,鸡尾酒、香槟和红酒加上大花袄、热炕头、煎饼摊和冰糖葫芦,胡社光把秀场上传统与时尚碰撞的新奇体验带到了派对中,自己的设计理念在这里得 到更加全面的演绎。

9

胡社光在北京开了三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有一个专门存放酒的区域。在798的这间工作室是一间酒坊,和会客厅相连,并有过道直接通往工作间。在有窗户的楼 梯拐弯处架一个茶几,就是一个工作台,可以坐下来画一副设计草图。在高碑店的那一家则有一个酒窖,还有一间在朝阳大悦城,以酒吧为主,楼上楼下加上地下, 一共有三层,可以容纳400人同时开派对。

4

仅仅在798的酒吧里,地方虽然有限却五脏俱全。他放了一个打碟的桌子,配好了音响系统,还在整个屋顶上安装了灯光系统,每到派对夜,屋子里所有东西都移出去,激光和射灯打起来,这里瞬间化身成一个小夜店。

一般聚会都有二十多人,大家来了之后要遵守“家规”,不能谈公事,只是喝酒聊天,纯放松。为了让客人们回归到最基本的那个“点”,胡社光甚至会在聚会上放映过去的卡通片。

由于有开夜店的成功经验,他在北京的这三家酒吧也是信手拈来,并不是主业,却成了胡社光主业之外最好的帮衬。在这里,各路朋友相聚,信息汇集,让他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酒是最好的灵感触发媒介。“酒有种麻醉的作用,酒精会加强你自我的感受,高兴、悲伤、恐惧、怀疑。”胡社光说。在做“囍”系列时,胡社光每晚思考如何让服装讲故事,表达情感,而这些情感并不能说来就来。

酒就成为让他放松、激发生活感触的工具,帮助他把所有的情感提升、放大,最后用设计表现出来。对他来说,酒吧是个人志趣和商业经营最完美的载体。

派对是酒吧聚集人气的最好方式。他往往亲自设计派对主题,一个酒品、酒杯、蜡烛,甚至录音机,都可以作为主题。“就像我做设计找灵感一样,很多设计师要去冰岛、去西藏找灵感,其实身边的东西你都用不完。”

酒吧从策划到管理,他都是自己亲自上马,“做秀、导秀、音乐、服装,这是最好玩的部分,我为什么要外包给别人呢?做餐饮也是一样。”他在酒吧策划的只有十几人的小秀,品着酒,吃着甜点,最后还会有人当场买衣服。

13

胡社光说,每个人来的时候可能还端着,过不久之后就知道只要放松就行。“派对结束离开酒吧,大家互相一加微信,当你真正需要人的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帮到你。”“胡奶奶热炕头”其实成为了一个人脉平台,同时也成就了一次品牌营销。

对自己酒吧的选酒,胡社光十分上心。旅行时去某个地方,尝过某个酒庄的酒很好,他就会带回来几瓶。他更多是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挑选,但每个人的味蕾不同,他会先教客人喝一些他喜欢的、筛选过的酒,再让客人自己品评选择。

他也会卖一些很贵的酒来“丰富自己的产品线”,“一些朋友来这儿就想要贵的,我会选两款价格高的酒给他。”但即使是普通的酒,他同样会用心推荐,按照季节的不同,夏天选白啤,冬天选黑啤,让客人尝到真正的好东西。

从酒开始有数种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才最好玩

事实上,酒吧和工作室结合而统称为“胡奶奶热炕头”的形式,在国内很难找到第二家,在国外则被称作Fashion Lounge,即时尚酒吧。这种模式完全也可以做大,有人找到胡社光研究进一步运作,但他目前还是想把工作重心放在服装设计上,并没有打算扩大经营。

6

但对个人品牌的运作早已经开始。胡社光在荷兰有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专门对接国内国外的设计师。他还在国内的设计学院讲课,在荷兰大使馆担任文化参赞,涉足影视、音乐、歌剧、真人秀,许多相关内容都已经打上“胡社光”强烈的个人标签。

随着在时尚圈越玩越high,他的文化品牌“胡二爷文化传媒”也在设计、餐饮和酒吧等发力。而之后的想象空间更加让人兴奋:打造一个摇滚音乐节,除了门票收入,音乐节跟酒、饮食、音乐、时尚都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商业聚合体。

在 和筷玩思维的深度交流中,胡社光透露,在十月份他还要做一个婚纱礼服系列,不单是三天的大秀,婚庆的地点和布置、吃的实物、喝的酒水、伴手礼、新郎新娘和 伴娘伴郎及花童穿的衣服、新郎新娘父母穿的衣服、结婚当天的音乐、摄影和视频拍摄团队、新娘的珠宝钻石及帽饰化妆等等,都会有胡氏风格的设计策划贯穿其 中。

结语

“我觉得一个人用头脑去赚钱,比体力赚钱会轻松,甚至形成了一种经商模式的话,根本就不用金钱。”商业模式是这位设计师常在口边的词。

在胡社光眼里,娱乐业除了明星和艺人,商业模式也是一种产品。“每一样东西都是实体,只要自己看的懂,相信自己的产品,就能走出去。”如同做设计一样,胡社光每天都在想怎样创造一个自己独有的商业模式。

对于经营酒吧,胡社光说:“如果要奔着经商赚钱,我会全身心去做,别的就做不了。但如果觉得服装已经给我带不来任何的刺激,我还能玩得动的话,我一定会朝这个行业继续深挖。”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也许正是这位“顽童”最钟爱的工作方式。

但 即使没有全身心去经营和打造新模式,各种点子也不断从他的头脑中迸发出来。并且出于设计者对旧事物天然的排斥,他并没有热衷于复制已有模式,而是不断创造 更新的模式,却无意中激发了各种可能性,一旦拓展开去做,已经积攒的品牌价值就会变成实实在在的商业现实,而这样的现实,离已经打通了艺术、设计、时尚、 餐饮和娱乐的胡社光并不遥远。

延伸阅读:

系统专题之《深度解读明星跨界吃喝玩乐创业》

 

声明:本文系筷玩思维独家原创稿件,筷玩思维(www.kwthink.cn)愿意和一切遵守转载规范的渠道合作,转载本文需添加如下版权内容: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筷玩思维”(ID:kwthink),作者李粼。本文已获转载授权,版权归筷玩思维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众号“筷玩思维”】

持续不断为餐饮业贡献深度硬干货。筷玩思维于4月5日发布了全新品牌形象“伴伴”,由专注餐饮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深度报道媒体向餐饮产业服务集团转变。各种形式合作请联系:苏先生 18518677068(同微信)。

60+

微信扫码打赏该作者 微信打赏
分享到